1989年3月26日,一个叫查海生的年轻人决定去死。
他是15岁考上北大的神童,也是25岁自杀的诗人,有人叫他天才,有人叫他疯子,他有另外一个名字——海子。
即便你不知道他的诗,你也应该知道他的一句话: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。
1979年,他还是那个15岁的天才少年,以高出70分的成绩被北大录取,村子里专门为他放了一场露天电影《铁道游击队》。那是他第一次知道火车,兴奋的当众大喊。半个月后,他坐上了真正的火车一路向北驶过山川河流,奔向远方。当时的他又怎会想到,10年之后,会有另一列火车将他无情的带走。
他在遗书中写道,我叫查海生,我是政法大学的教师,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。
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选择了放下和原谅,和这个世界和解,永远的划清了界限。
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是他最知名的作品,他要给每座山每条河取一个温暖的名字,他要给陌生人祝福。
这是一个多么治愈的孩子,可惜他并没有治愈自己,尘世中的幸福已经与他无关,他把所有春暖花开都留给了世人,去了他诗中的远方。那里的风比远方更远,他把远方的远归还给了草原。
如果海子还活着,今年他61岁。转眼30多年过去,麦田变成了楼盘,草原布满了风电,他笔下的以梦为马成了房产开发商惯用的宣传口号。
这是一个不再崇尚诗歌的时代,诗意已经成为一个廉价的标签,如果海子还活着,他到底会惊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光鲜亮丽,还是会失望它的贫瘠?
每到春天,我相信总会有人和我一样,想起海子,想起一个诗人的生和死,想起远去的诗歌和文学,像落在深山里的雪,想起那段闪闪发亮的岁月,像一阵风,像一场梦。

海子(1964-1989),原名查海生,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,当代青年诗人。海子在农村长大,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,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,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,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,年仅25岁。
在诗人生命里,从1984年的《亚洲铜》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《春天,十个海子》,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、诗剧、小说、论文和札记。比较著名的有《亚洲铜》、《麦地》、《以梦为马》、《黑夜的献诗——献给黑夜的女儿》等。
日 记
(诵读:杜立群)
姐姐,今夜我在德令哈,夜色笼罩姐姐,我今夜只有戈壁
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
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
姐姐,今夜我在德令哈
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
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
德令哈……
今夜
这是唯一的,最后的,抒情
这是唯一的,最后的,草原
我把石头还给石头
让胜利的胜利
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
一切都在生长
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
姐姐,今夜我不关心人类,我只想你